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与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与转化,6月21日,由广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跟党学创业”教授工作室、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党史党建学科与学术话语传播”学术工作坊暨广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聘任仪式在桂林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广西社会科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共12个单位和高校的3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会,共同研讨如何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建设发展。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汤志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介绍了我校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建设发展情况。他希望通过这次学术工作坊汇聚专家智慧,推动广西及广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服务地方发展。汤志华还为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曾云等三位同志颁发广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聘任证书。
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贺新元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叙事》为题,从民族复兴与现代化的历史出场、两种历史叙事的融合及政治论断的理论升华三个方面解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话语逻辑。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礼智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在线上以《人工智能时代红色精神国际传播的叙事创新与话语权提升研究》为题,从技术赋能、文化适配、价值共振三位一体为我们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红色精神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
主题发言第一阶段由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马东景主持。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国彬以《话语叙事塑造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为题,强调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并指出实践路径。《江淮论坛》原副主编张亨明以《如何撰写高质量学术论文》为题,以个人经历和学生案例强调论文是学术成长的核心竞争力,就论文写作格式规范及选题与表达作出专业指导。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郑萌萌以《党史党建学科话语体系建构中的情感导向—以爱国主义故事叙事为例》为题,指出传统党史党建话语存在诸多问题,需以情感导向增强政治认同。《现代哲学》编辑部副研究员徐翔以《“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廉洁文化传承的发轫期》为题,指出廉洁文化需从政治批判、道德评价、实践举措和理论升华多维建构。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凃灵燕以《以湘江战役红色文化资源赋能党史党建学科与学术话语传播创新》为题,指出湘江战役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提供了鲜活教材,要通过史料挖掘、教学创新与传播拓展使其融合发展。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彭先兵以《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孕育探略》为题,强调在学术研究与实践中要抵制功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广西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韦丽春以《越南共产党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新动态》为题,指出可在数字化党建、年轻党员培养等领域深化交流,共同探索政党治理现代化路径。
主题发言第二阶段由我校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主持。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学亮副教授、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洋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万来志、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龚婉婷、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杨正梅、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博士后莫天荣围绕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桂林抗战文化、中越红色资源协同共享等方面作了专题发言。
我校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在闭幕总结时对各位专家的参会与支持表达了感谢,他指出,本次学术工作坊小而精,小而美且小而广,会议议题锚定学科前沿,彰显了学术穿透力,会议思想交融浸润了人文关怀,传递了学术温度,会议以多元视角拓展了研究维度,凸显了学术张力。
“党史党建学科与学术话语传播”学术工作坊在桂林举行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汤志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汤志华副校长为广西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颁发聘书
与会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