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育才校区第二文科楼北楼503会议室举行“望道讲堂”第112讲:《新质生产力的人文基础》。本次讲座由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主办,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成素梅教授主讲。
成素梅教授以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为开端,运用量子力学相关知识,着重分析了第四次科技革命以及由第四次科技革命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她指出,前三次技术革命强化了人类借助科学技术来摆脱自然界的束缚,达到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的目标,形成了技术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发展理念。而这种发展理念最终使技术的应用变成一种异己力量,并导致了人的异化。成教授还根据量子力学的作用过程,介绍了以量子力学为基础的脑机接口技术对人与社会的影响。她表明机器获得人的相关能力,实现了由外生自主性到内生自主性的跨越,拓展到现在有能力改变人类的思想生产形态,标志着智能革命实现了从物质到思想、从双手到大脑、从肌肉到心灵、从体力到精神,从有形到无形的拓展。她强调,在智能时代,数字环境逆转了人与环境的关系,人愈发变成了网络世界中的“电子宠物”,技术对人身心的支配进而引发科技伦理问题。因此,成素梅教授指出,发展新生产力需具备两大前提:技术前提与人文前提,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人文土壤中,加强新质生产力的人文维度研究,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致力于构建一个科技与人文相得益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成素梅教授开展讲座
成素梅教授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量子力学作用机理,从技术维度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对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让学院师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文关怀与价值引领不可或缺。
讲座现场
文/摄/谢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