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您当前的位置: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2023年“‘银’村‘正’兴”调研团队前往广西罗城石围古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韦迈乘 黄洪琳     发布时间:2023-02-23      浏览次数: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以文旅融合为着眼点,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努力推进乡村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逐步实现人民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挖掘各民族各地区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在文旅融合持续发展的视角下,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发展关系问题,对探究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因此,由广西师范大学的5名学生所组成的“银”村“正”兴调研团队于1月18日前往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石围古村开展相关调研活动。

在前往调研地点前,团队成员首先通过互联网了解石围古村的基本情况。石围古村位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西北部,距县城4公里,是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古村居民均为银姓仫佬族,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古村中保存有明朝嘉靖年间具有徽南建筑风格的古屋建筑,古碑亭等建筑承载着仫佬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2014年,石围屯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石围屯已成为集展示民族民俗文化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月9日,团队通过腾讯会议进行讨论决定,调查研究从三个主体入手,分别是广西罗城仫佬石围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广西罗城东门镇中石村村民委员会以及当地村民,通过实地考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对石围古村展开调研。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经过充分讨论,考虑了石围古村的经营情况、民族文化传承困境、村民生活状况以及关于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等方面,拟定了访谈提纲和问卷,并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对访谈提纲和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

1月18日,团队抵达石围古村了解古村实景和历史遗迹。依据路标指示,团队游览了古碑亭、古民居、民俗博物馆等多个景点。古碑亭中央的永安桥功德碑记载了石围古村的迁居历史。古民居均为砖木结构,悬山式或硬山顶式、屋檐撑拱斗拱建筑,古村的古民居分布分散,景区内只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周围都建起了新式楼房,楼房墙壁多画有凤凰图案,据了解是仫佬族的图腾象征。走进古民居中,团队注意到房前有门楼,正厅门上雕“凤穿牡丹”图案,两旁花窗雕“富贵花开”和“麒麟送子”图案,正厅是“抬头见香火、低头见煤炉”的厅堂布局,屋檐、内墙、花窗均蕴含浓郁的仫佬族文化元素。民俗博物馆记载了古村仫佬族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悠久历史,再现了仫佬族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进行观光考察的同时,团队也对古村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互动交流,获有效问卷十余份。

1月19日中午,团队成员前往中石村对村民委员会代表潘主任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团队成员了解到村委会大力支持石围古村景区的经营发展且积极配合旅游公司和政府的相关工作。同时也了解到,石围古村的非遗传承仍面临一些困境。1月19日晚上,团队成员对石围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曹莹璐女士进行电话访谈,进一步了解了古村文旅融合实况,认识到景区开发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就访谈记录与调查问卷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同时参考相关文献,持续探讨文旅融合视域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卢晓茜、卢佳佳/摄

石围古村大门楼

石围古民居

团队成员与古村居民进行访谈交流

团队成员与中石村村民委员会代表进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