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学院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沙龙第五期活动顺利举行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俞春梅/文 王学伟/图     发布时间:2022-10-17      浏览次数:10


  2022年10月14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第5期哲学沙龙“形道论坛”在育才校区506多功能室举办。本期哲学沙龙主题为“消费社会形成的伦理维度”,由我院练新颜老师主讲,李恩来老师对谈,王学伟老师主持,学院彭先兵、孙尚诚、韩建夫(线上)、吴朝邦、远雁、姚鹏、郭友兵、孟小非以及我校学报副编辑赵立庆老师、体育学院赵庆国老师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论坛伊始,练新颜在对当前社会消费现状的了解与分析中引出了“消费社会的伦理”的主题,并从四个方面分别讲解了“消费社会的伦理”:(一)“消费社会:后工业社会”,通过对物质丰富的社会、技术发达的社会,以及娱乐至死的社会的分析,阐释了“消费社会的伦理”得以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为“消费社会的伦理”奠定了前提和理论基础;(二)“生产本位到消费本位的转变如何发生”,通过对鲍德里亚的幸福的神话、平等的神话以及货船神话三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的分析,为“消费社会的伦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三)“生产本位到消费本位的转变”,从鲍德里亚的工业社会的标志是机器和后工业社会的标志是摆设,从使用价值消费到符号性消费以及从大规模生产到个性化市场即“消费的多样化”三个方面入手,为“消费社会的伦理”的实现构筑了理论架构;(四)“清教徒伦理到享乐主义伦理的转变”,从精神充裕的幸福转向物质满足的幸福,从人道主义的堕落到健全人性的舒适以及从功利主义伦理转向实证主义三个方面的转变入手,为“消费社会的伦理”的实现提供了现实指导。

  其后,与谈人分别对“消费社会的伦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心得。李恩来认为“消费社会的伦理”思想的实现需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是消费社会”,并由此推出消费社会伦理;其次要解决的是“消费社会伦理的根源是什么以及如何产生”,最后要解决的是“消费社会伦理的具体表现及其评价”。彭先兵老师从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思想出发,分别从生产方式,社会分层以及社会和后工业时代的启发等方面发表了相关的意见;赵立庆老师依据韦伯的新教伦理产生资本主义的相关理论提出消费社会的到来和物的堆积需考证西方消费观的形成;同时针对练新颜提出的“人被物包围”的理论,他提出品牌价值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可,而非仅仅只是符号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唯有“劳动”是破除消费中产生伦理行为的不二法门。赵庆国老师提出消费和生产是一体的,消费主义带来正当价值的同时,也会带来社会的异化,故而消费带来的最大的伦理问题是人的价值的消失。吴朝邦老师认为消费的根本是人的欲望,而人的欲望的开发,从积极的方面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极的方面讲,则会造成人类对动物空间的挤压。孟小非老师认为对于消费社会而言,消费社会形成的伦理因素与西方理性主体的瓦解有关。姚鹏老师对形成社会消费伦理的根本原因做了相关阐述,认为实用性、消费能力和购买能力在社会消费伦理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韩建夫老师将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中“真实的需求”“虚假的需求”和人所具有的“本真性”的问题相结合,并就何种消费动机能够符合意义世界中人的本真性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阐述。

  参与者在自由、敞开的对话氛围中对“消费社会形成的伦理维度”进行了多学科多维度的学术探讨,线上线下与谈老师对本选题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充分肯定。

活动海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沙龙第五期活动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