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的意识形态安全学生调研团队围绕大数据时代软传播在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以广西桂林高校为例展开了调查研究。
团队成员在调研前期开展了大量的铺垫性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并反复修改了问卷,与指导老师多次沟通后才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由于团队成员分布在省内外各地,这给调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团队成员不畏困难,通过协商讨论后确定了先网络上发放问卷,在寒假收假前几天再提前来校进行实地调研。讨论结束后,团队成员便开始利用各种人脉优势,向桂林各高校同学发放问卷链接进行填写,收获效果良好。来到学校后,团队成员也积极向各高校学生发放纸质问卷并及时回收,同时也向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高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情况等。通过调查分析得出,软传播对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有利于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增进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使大学生们在不影响日常学习的情况下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润物无声中自觉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等。但调查中也发现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领域存在着意识形态教育效果不明显、网络监管的无序失衡与大学生群体的知行矛盾等问题,针对于这些问题,团队成员提出了要积极运用软传播方式强化高校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以多元整合的态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法。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梁志玲表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刻不容缓,我通过这次调研活动,除了完成课题研究外,还希望能过通过这次调研来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提高大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自觉性与律他性等。”
据悉,此研究课题贴切时下热点和社会潮流,响应以及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针对大数据时代思想文化渗透,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的特殊挑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结合大数据时代境遇与高校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始终围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要求,系统地探索研究大数据时代桂林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调查了解软传播在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并利用马克思主义专业知识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和改进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记者 冯芳露/文 孙婷婷/摄)
团队成员合影
采访同学
发放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