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15:00,在育才校区第二文科楼506会议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于沛教授,应邀到我院作题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院长汤志华教授主持,学院老师、博士生、硕士生聆听此次讲座。
于沛教授首先通过他与《世界历史》摄制组走访德国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的一段经历谈起,引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依旧具有现实意义这个话题。随后,于沛教授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马克思主义是欧洲的还是世界的?二是“困惑”?“转移”?“代替”?“割裂”?“回归”?“对立”?------从《历史学笔记》和《古代社会笔记》谈起。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对前欧洲的历史做了批判性的评述;《古代社会笔记》是论证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国家制度的存在的暂时性和灭亡的必然性。三是后现代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挑战。这个挑战,主要表现为否定了历史学的科学性、客观实在性;否定历史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否定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存在。四是主体性和历史认识的价值判断。于沛教授指出:历史认识和价值判断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历史认识中,只有通过价值判断才能使历史认识主体和客体发生密切的联系,两者不能割裂。五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新体系。于沛教授强调:在新形态下要主动地、自觉地、理所当然地积极参加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新史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
于沛教授站在历史学家的视角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通讯员: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定昆/文 周燕宁/图)
于沛教授正在讲学
于沛教授正在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