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模联的建设中,为了与全国各高校模联社团的负责人交流经验和互相学习,探索广西地区模拟联合国发展的道路和特有模式。9月24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主席尧磊及副主席唐越前往北京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由中国日报·21世纪英文报、尼森模联(NisenMUN)主办第五届高校模联社团发展与合作论坛(DCF)暨《中国高校模联社团发展白皮书》发布会。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74所高校的代表团参加,采用模拟联合国传统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围绕“代表数量缓慢的增长速度和会议数量的快速增长无法匹配、高校社团模联社团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失衡”两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代表齐聚北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模联社团的发展和合作,会场气氛热烈。作为会场少数的中西部地区代表、广西地区唯一出席的学校代表,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的两位成员得到了多方关注和重视。
论坛第一天,本院模拟联合国协会主席尧磊就“模联地域失衡问题”提出建议,即搭建网上会议平台,得到了场下多数代表的积极响应。论坛第二天,协会成员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的模联负责人就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意义、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了交换探讨。其中,在谈到模联社团发展困境的时刻,天津大学的代表分享他的亲身感受:“模联人走到今天靠的是什么?是情怀。”此言瞬间引发了许多高校模联负责人的感情共鸣,也让来自北京、天津、大连、河北等地的许多模联代表开始关注广西地区模联的发展现状,并就他们在社团发展建设中的实际经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据悉,高校模联社团发展与合作论坛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为各地的模联负责人提供了畅谈合作互助方案,提出改革创新举措的平台。目前,该论坛仍在不断完善内容和形式,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此次论坛,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成员能够与全国各大高校的建设者齐聚一堂,探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对于发展和完善本院社团的机构建设、活动形式创新、对外合作等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越/文 尧磊/摄
尧磊主席发言
21世纪英文报总编辑发言
各高校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