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摇”兰团队赴广西河池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

2021-08-28 39

为探究红色革命遗址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有教育价值,7月9日至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摇“兰”团队赴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在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中,红色摇“兰”团队先后赴韦拔群纪念馆、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遗址进行走访调研。

出发东兰县前,团队成员对调研过程做出总体安排,明确分工。7月9日,团队成员顺利抵达东兰县。7月10日,团队成员乘车前往韦拔群纪念馆,学习“拔群精神”。据纪念馆讲解员介绍,韦拔群是为农民牺牲一切的革命领袖,参与领导百色起义,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司令。一家亲属共有17人为革命而牺牲,没有留下一名直系后人,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被后人称为“拔群精神”。跟随讲解员参观完所有展厅后,团队成员采访了馆内工作人员和一位“小小解说员”。通过采访团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有不少学校和集体组织来到韦拔群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有不少青少年主动前往参观学习。

7月11日,团队成员来到了被誉为右江革命的摇篮——列宁岩。在巨大的岩石洞内,团队成员穿过12排竹制的桌椅,来到党旗前宣誓,进一步坚定了团队成员自身想成为共产党员并为人民服务的决心。随后,团队成员坐在竹椅上,模拟当初韦拔群讲习时的场景,感受当时的烽火岁月。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参观列宁岩的青少年来自五湖四海,但大部分青少年对列宁岩并不是很了解,只是把参观列宁岩当作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并没有真正用心去感受列宁岩作为红色革命遗址的教育作用。

7月12日,团队成员到达了第三站——东兰烈士陵园。在这片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红色土地上,长眠着大革命时期以来的2258名东兰籍革命烈士和无名英雄。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团队成员默哀鞠躬,缅怀先烈,表达崇敬之情。

7月13日,团队成员来到了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魁星楼位于一处较为繁华的街道,团队成员通过采访不同年龄的青少年了解到,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到不同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参观,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民族荣誉感。

革命精神永不灭,奋斗脚步永不止。红色摇“兰”团队在调研的过程中对红色革命遗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切实地感受到革命遗址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的重大作用。团队成员也更加坚定决心,力求红色革命遗址能更加深刻地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宇娇、廖方铃/文  廖方铃/摄

团队成员参观韦拔群纪念馆

团队成员采访韦拔群纪念馆工作人员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