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易新宜益”团队赴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开展暑期调研
为了解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 “三清三拆+”政策,探析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有效路径,2021年7月8日-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易新宜益团队以“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为例”为课题,来到调研地广西贵港覃塘区大岭乡,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在实地调研中,易新宜益团队先后前往大岭乡贵宁村、龙马村、金沙村、村心村等地开展调研,并向各村村委进行访谈,向广大村民发放调查问卷。团队成员秉承着一心一意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广西师范大学的“马院智慧”,注入“小马驹”的青春活力。
7月8日,为深入探析村民在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团队来到大岭乡的金沙村发放调查问卷。途中,团队成员耐心引导村民填写问卷,真正把自己带入农民群众,实心实意为农民思考;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感受到当地村民的淳朴和热情,了解到村民对自己乡村的热爱及其对现有居住环境的满足。
7月9日,为进一步了解关于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有效经验,团队抵达大岭乡村心村,向该村村委进行了访谈。该村村支书向团队介绍了当地“三清三拆+”工程的具体情况,并就村心村生态宜居建设的问题和规划进行详细解答。他多次提及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强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尤其重要。团队成员了解到,大岭乡村心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方针,全力推进乡村风貌的提升,助力乡村振兴。随后,该村村支书带领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共同参观了当地小花园、小菜园的建设,详细认识了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及村民居住环境现状,感受到生态宜居建设使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发生的巨大改善。参观完毕,团队成员向当地村民发放调查问卷,认真听取村民意愿。在村委和村民的帮助和支持下,团队获得了丰富调研资料,对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也对乡村未来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
7月10日,团队来到龙马村进行实地考察。龙马村是当地宜居建设的示范村落,经过三年多的整治,当地的生态宜居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曾在生态宜居建设成果验收中获得过多个奖项。一幢幢装修风格整齐划一的房屋、一个个规划有序的小花园和小菜圃,都是当地村民在生态宜居建设中辛勤劳作的印证。从房屋建设“穿衣戴帽”的规划到花园菜圃家家建的美化再到健身设施人人享的建设,无一不是生态宜居建设中值得借鉴的可行性措施。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队伍的成员们亲眼目睹了龙马村生态宜居建设的美丽景观。如今,生态宜居建设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政府对生态宜居建设的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团队成员通过同当地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到当地生态宜居建设虽然效果良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对于未来如何扩大生态宜居建设的力度和深度、使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易新宜益团队将秉承马克思主义学院“崇人文,尚实干,敢担当”的院训精神,担起“思政人”的责任,发挥专业优势,集中团队的智慧,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下,为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与对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明明/文 乌静、周艳梅/摄
向村委进行访谈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
指导村民填写调查问卷
与村委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