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团队于2019年8月21日至29日奔赴国家级贫困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村,开展以“红歌广场舞”的形式为教育载体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实践。
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不论是农民农忙之外的精神娱乐生活,或是建国周年纪念这样的政治宣传、宣讲活动都十分单一,且效果不佳。团队成员创新性地把红歌和广场舞起来,带领村民们学习红歌广场舞,丰富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其对于革命精神、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舞动青春展风采
8月21日-23日,团队成员在线上讨论确定了《赞歌》《我和我的祖国》 《大中国》这三支广场舞,还另外准备了三支舞蹈备选。随后成员们集中进行线下学习交流,两人一组配合练习,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对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和简化以降低难度。
苗乡初印象
8月24日,成员们由当地的居民接送得以顺利进入苗乡侗寨,并得到了当地妇女主任的热情接待,她答应广播召集大家晚上一起跳广场舞。成员们通过对主任和副主任以及当地居民的采访深入了解到,目前村子里的村民大多是中老年妇女以及儿童,她们很喜欢舞蹈但是已经掌握的舞种较为单一,且多在庆祝节日时跳民族舞蹈。村民们热情地邀请成员们一起唱歌、喝油茶,这种苗族人民所具有的淳朴让大家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舞动夕阳红
8月25日至8月28日,村民们听到广播和微信群的消息后,纷纷来到了练舞的场地。苗乡妇女们为了欢迎成员们的到来,已经伴着音乐翩翩起舞;不少孩子也跟着妈妈像模像样地跳了起来;男人们在自己搭起的棚子里时而谈天说地,时而观赏舞蹈。整个场地陷入一片欢乐的海洋。
妇女们表演完毕后,团队成员向村民们阐述此次志愿活动的来意。苗乡村民们表示非常乐意成员们帮助他们通过广场舞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红色情怀。在成员们向他们讲解完红色精神的含义后,红歌广场舞教学就开始了。
成员们把准备好的三支广场舞逐一地进行传授。在慷慨激昂的《大中国》的节奏下,妇女们一改温婉的形象,变身动感舞者,在左跳右甩中找到了青春活力。在经典高音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所有人都沉浸在伟大祖国所渲染的红色情怀中,翩翩起舞,忘情于祖国的山水血脉。在悠扬的《赞歌》声中,队员优美动人的舞姿很快俘获了苗乡妇女们的心,这也成为了当地村民最喜爱的红歌广场舞。
成员们除了广场舞的教学,还留给村民们自由发挥的时间,团队成员和在场的妇女儿童都跟着随意播放的红歌起舞。在不规律却动感十足的舞蹈中,红色情怀浸染着每个人的心灵。
实践和红色是亮丽的青春底色
8月28日晚,杆洞乡杆洞村开展了红歌广场舞成果展示会,在没有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当地苗寨村民将三支红歌广场舞完完整整地跳了下来,赢得了全村人民雷鸣般的掌声。而成员们也在这掌声中与当地村民依依惜别,合影留念,并相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预备再铸杆洞乡红歌广场舞的辉煌。
在此次红歌广场舞下苗乡的志愿活动中,成员们也发现了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譬如,杆洞村的广场舞地点是村民自己出钱集资所筹建的,灯光、音箱等基础设施也是村民自行解决的,当地政府还应加强对乡村文娱活动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将健康中国的理念贯彻到底。
每一次社会实践,每去一个地方,每一支舞,每一首歌,都是青春历程中最亮丽的一抹色彩。这次下苗乡志愿活动,成员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也从中获得许多成长。每晚寓教于乐的舞蹈教学,拉近了成员们与苗乡人民的距离,并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播,进而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成员们通过此次活动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却拥有了一样的奋斗心态——要更加坚定的要为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记者 知・行团队/文 知·行团队/摄
团队成员与杆洞村舞蹈队代表持奖状合影
知·行团队与杆洞乡妇女主任商讨红歌广场舞开展事宜
团队成员与广场舞队员代表合影
杆洞村村民喜学红歌广场舞
队员潘婉霞教授红歌广场舞《大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