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品茗团队赴恭城县开展调研

时间:2019-02-24浏览:699

“恭城油茶” 是恭城悠久历史文化的代表,是广西桂北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传承和保护油茶文化,更好地促进非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0192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恭城品茗团队来到桂林恭城县莲花镇开展油茶文化的民间传承与发展研究。

调研第一天,团队前往恭城瑶族博物馆进行参观。在博物馆里,团队成员观摩到制作油茶的工具,以及很多与油茶相关的食物并了解到了油茶的制作工艺和食用价值。采用纯天然的茶叶、生姜、蒜米等原材料进行合理选配,通过浸泡、热炒、捶碾、熬煮、过滤等烹饪手法,就能制作出颜色鲜黄、滋味甘醇的油茶;其中,油茶中的茴香有利尿的功效,花生米中含有蛋白质、核蛋素、钙、铁等以及各种维生素。接着,团队抵达恭城县图书馆并翻阅有关油茶文化的书籍和报刊,了解恭城油茶文化的历史变迁,更好地分析了恭城油茶文化存在的不足和发展优势,为接下来的调研之路指明了方向。

回到镇上,团队成员一起观看莲花镇一位阿婆现场打油茶的整个制作过程。恭城油茶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特色就在于一个字。须有专门的制作工具:一是茶锅(水瓢大小的生铁铸锅);二是茶叶锤(似“7”字的木制锤);三是茶叶筛网(藤竹合编的滤隔)。先给经过热水浸泡后入锅的茶叶加上猪油、生姜、花生等配料,用茶棰反反复复地捶打,直到将茶叶捶烂,敲榨出茶汁呈粘锅状,再放入即将烧开的水,加上盐煮并熬,油茶即制作完成。

恭城油茶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了广西地理标志注册商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零的突破。因此,油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团队成员经过一天的调研,更加坚定了探究油茶文化的决心,希望能赋予油茶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民族特色,努力挖掘以油茶文化为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让非遗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记者 恭城品茗团队//

团队成员抵达恭城站

在恭城图书馆查阅资料

打油茶

在恭城博物馆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