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众行团队实地调研顺利完成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众行团队申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困境与出路对策研究”课题,旨在探究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对策。开展实地调研之前,众行团队做好了前期系列准备工作,于寒假正式踏上调研征程。
2019年1月9日,由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钟洁、梁桂香、朱心怡、邹雪花、刘莉莉五人组成的众行团队一齐抵达桂林市恭城县开展实地调研。1月10日,团队抵达庄埠村,并对庄埠村的第一书记段书记进行访谈。经过访谈得知,庄埠村重视村民的思想文化建设,村内设有崇德国学馆、农村书屋、第一书记示范园以及关于第一书记风采录、廉政文化等内容的宣传栏。访谈中,段书记提出四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一是移风易俗,改善民风,从根本上改变村民间互相攀比的状况;二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提高村民素质;三是发展产业,为产业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四是举办义工服务等活动,加强村庄知名度以及与社会的联系。此外,庄埠村脱贫攻坚工作队员罗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到村民家了解相关产业扶贫项目,为团队成员们介绍了庄埠村集体经济、产业扶贫项目的情况。罗老师提到,产业扶贫需要根据村民自身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扶贫项目。
1月11日,众行团队抵达渡雷村,开展了关于渡雷村扶贫工作的访谈活动。渡雷村第一书记文书记为大家讲解了渡雷村相关脱贫情况、村干部的工作安排以及国家具体的扶贫制度。文书记表示,在将来的发展工作中,一方面要提升村民素质、意识、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开展文化活动。12日,众行团队与古城村第一书记周书记会面,并进行了关于古城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访谈。周书记表示,古城村缺乏企业资金等支持,这是产业扶贫过程中的一道难坎。他提出,将拉拢更多资金支持,把古城村打造成农旅结合的村庄。
经过为时三天的实地调研,众行团队了解了庄埠村、渡雷村和古城村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成效以及实施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接下来,众行团队将对调研资料进行整理,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记者朱心怡/文/摄
采访渡雷村第一书记及其他村干部
采访古城村第一书记
采访庄埠村第一书记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