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匠心,一直在路上

2018-08-30 115

  为深入了解竹编工艺在宾阳的传承与发展状况,19日,经过几番转车,竹韵匠心团队来到了竹编工艺的聚集地——太守乡进行调查研究。

  在太守乡,竹韵匠心团队通过走访当地居民、发放问卷了解到太守乡曾是竹编之乡,竹编产品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出口欧美各地,销售产量可观,深受消费者青睐,从事竹编产业人员庞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竹编工艺手工产业经济效益日益低迷,竹编工艺呈现没落趋势。当前太守乡的竹编产品品种仅剩竹编帽子,竹编产品单一。为获取更大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太守乡当地的青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广东打工,从事竹编产业的人员普遍是老人。

  受访的老人们普遍希望竹编手艺注入青年活力,使其代代相传,发扬光大。其中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奶奶向竹韵匠心团队道出了她的心声:不要让祖宗的手艺丢失了。竹韵匠心团队深刻意识到——竹韵匠心一直在路上。此外,太守乡的竹编产品已由出口转为内销,销售产量大大减少,竹编产业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形势。

  竹韵匠心团队了解到目前从事竹编产业的人员普遍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农闲时节编织竹编产品补贴家用或是消遣。一位受访女士介绍到,曾经太守乡的竹编产品品种之繁多,竹编产品之精美,祖辈父辈都以此维持生计。但由于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机器的冲击,从事竹编的人员无法以微薄的工资维持家庭生计,被迫放弃从事竹编工艺,以致从事竹编产业的人员大幅度减少,甚至因无利可图放弃继承竹编手艺,导致一些竹编手艺已失传,她深感痛惜。竹韵匠心之路任重道远,团队成员永不停止前进的步伐,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记者 杨丽敏/文 黄云/

访问当地居民

太守村居民家门口的半成品竹编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