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回流助力乡村振兴之光和村行
为深入研究影响人才回归的因素及其如何致富的问题,合理优化配置城乡人力资源,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在前行团队于七月中旬赴南宁邕宁区蒲庙镇光和村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
造访村委,了解村子概况
对于团队所询问的村庄概况等相关问题,调研地光和村村委进行了耐心的解答,表示现下村里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审批与使用、自来水的通设及灌溉和道路交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人才的回流与当地人的创业,是对于村子发展的宏观限制性问题。
通过与村委会现任支书、村委会前任支书及村委会主任的交流,小组成员在记录和沟通中发现面对个体性问题如政府扶持力度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作人员表述不大一致,仍需进一步了解村民意见。
发放问卷,聆听村民声音
在对村子有大致了解及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政在前行团队开始了对当地村民的交流及问卷发放。村里的人口较少,大多为老人,因此部分问卷资料需以口述获取。村里的人大多是聚在一起的,老人在树荫下静静地做着手中的活计,年轻人偶尔爆发出交谈声。在听到我们口述问卷“当地年轻人为什么外出”时,剥花生的老奶奶停下手:“不出去打工,肚子都吃不饱。”
参观工场,细询振兴特色
当地特色产业——红木加工的领头羊式人物黄老板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他的红木加工厂,红木家具与茶盘样式美观大方,线条精致。因土地分散,老板在村中分设有两间工厂。他表示红木产品市场大,竞争力强,村里有一些具有办厂经验及资金技术的人有意愿返乡投资,但由于土地审批受限等因素,无法回乡办厂带动发展。此外,政府曾提过“红木一条街”的振兴策略也由于种种原因搁置下来,至今没有回应。
在红木加工厂与返乡就业及创业人才的交流中,团队获得了许多关于村子的产业发展方面的信息,了解了返乡人才的成功经验与面对问题。
走访村子,深入村庄现状
荔枝、黄皮果是城里果摊上标价明确出售的两种水果,而在光和村里是可供人采摘赏玩的小玩意。村民豪爽大方,见团队成员感兴趣,也表示可以随便采摘。山鸡和旱鸭是村里的特色禽种,据团队成员询问得知其养殖数量少,只是个体经营。
村中的特色资源不乏,但利用率低,团队一成员如是总结。结束了对光和村的走访调研,政在前行团队成员们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问题,为赶赴下一站——政府做准备。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书彧/文/摄
与村支书合影
问卷填写
口述问卷
红木加工厂
黄皮果与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