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关注报道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三维立体过程性评价体系 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时间:2025-03-27浏览:17

构建三维立体过程性评价体系 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浪潮中,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核心课题。过程性评价既能全方位呈现学生学习状态,又能有力推动教学内容深化与教学方法创新。广西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历经五年精心打造“课堂表现—线上学习—实践探究”三维立体、全程跟踪、动态反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提供宝贵经验,引领评价改革方向,助力培育时代新人。

多维度考量学生课堂表现

课堂是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起点。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出勤打卡曾是评价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方式局限性明显,既无法全面展现学生课堂真实学习状况与思维活跃度,又易造成难以有效融合教学与评价。

针对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构建“课堂表现三维度评价法”,从课堂签到、课堂参与率、回答问题质量三个关键观测点全方位监测学生学习动态。一是引入电子签到系统,深入分析签到数据,精准把握出勤规律,为个性化辅导提供有力依据。二是借助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样教学形式。教师详细记录学生参与讨论频率和表现质量,有效培养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三是设置观点创新性、逻辑严密性、价值引领性三个评价维度,引导学生将思政理论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彰显思政课价值导向功能。

多维度课堂考察将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可量化的动态数据,为过程性评价提供坚实可靠依据。

数据追踪评价线上学习表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线上学习平台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补充。学院充分挖掘线上平台优势,推动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从传统经验判断向基于数据画像的精准评估转变。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开展观测与评价:

视频观看监测。学院在线上平台设置禁止倍速播放和拉进度条功能,后台系统自动抓取观看时长数据,精准洞察学生学习习惯和专注程度,有效杜绝“刷课”现象,保障学习内容吸收质量。

学习互动评估。章节测试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指标,可直观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话题板块提问质量则着重考察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包括知识性困惑解决、价值性思考深化及对现实关切的回应能力。实时追踪数据指标,教师能及时调整线下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疑问,促进深度学习。

活动指导把握学生实践能力

在学校的思政课堂上,实践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依托不同学生认知水平和专业特性,量身定做多样化实践活动。从选题论证、方案设计、分工协作、实施步骤到成果展示五个关键阶段,分别设定对应评价维度,全方位观测学生时间作业完成情况。

选题论证阶段,重点考量学生是否具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思政课所学与现实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突破思维定式。分工协作阶段,团队成员的合作与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充分锻炼,通过团队内部自评与互评,强化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实施步骤阶段,聚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和应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习。成果展示阶段,学生通过报告、演讲、视频等多种形式百花齐放,综合评价学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成果的社会价值。

经过数年不懈探索与实践,过程性评价在学院思政课教学中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过程性评价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全力探索更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例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借助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智能化剖析学生学习行为。通过洞察学生学习轨迹、兴趣偏好、知识掌握薄弱点等多维度数据,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建议,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思政教育精准化、个性化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gx.people.com.cn/n2/2025/0325/c179462-4117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