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先兵,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毕业后留校被聘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研究员3年,现为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重点马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骨干教师。迄今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CSSCI期刊发表10篇,还有6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1篇发表在《光明日报》理论版、1篇发表在省级报刊理论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结题为良好等级),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其他项目多项。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和价值观等。主讲的本科生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
附一:学术论文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史中的四对关系范畴》《现代哲学》(CSSCI 期刊)2024年第2期,独著。
2.《百年党史首要历史经验的国情根据》《甘肃社会科学》(CSSCI 期刊)2022年第4期,独著。
3.《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探析》《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 期刊)2018年第7期,第一。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意识”的发展进路及其启示》《现代哲学》(CSSCI 期刊)2018年第4期,独著。
5.《从“到延安去”看抗战时期践行时代价值观的三大样态》《甘肃社会科学》(CSSCI 期刊)2017年第6期,独著。
6.《陕甘宁边区以“三三制”践行民主价值观的历史辩证法》《现代哲学》(CSSCI 期刊)2017年第5期,独著。
7.《“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向度》《江汉论坛》(CSSCI 期刊)2017年第9期,第一。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外来文化维度探析》《江汉论坛》(CSSCI 期刊)2016年第5期,第一。
9.《试论政治权威与法治权威的正向关系——夹议亨廷顿关于政治权威合法性转型的思想》《湖湘论坛》(CSSCI 期刊)2016年第1期,第二作者(博导第一作者)。
10.《马克思“说明和发挥”唯物史观的两个中介理论》《江汉论坛》(CSSCI 期刊)2013年第8期,第一作者
11.《依法治权:党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式破题》《天津行政学院学报》(核心期刊)2017年第3期,独著。
12.《让历史告诉未来:孙中山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方略及启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核心期刊)2013年第4期,独著。
13.《习近平法治建设思想的新特色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核心期刊)2017年第3期,独著。
14.《“灌输”抑或“互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模式的抉择》《理论导刊》(核心期刊)2012年第4期,第二作者。
15.《建设幸福广东需要真正解决姓“公”姓“私”的问题》《特区经济》(核心期刊)2011年第11期,独著。
16.《市场经济视域下调整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路径》《当代教育科学》(核心期刊),2009年第1期,独著。
17.《关于“核心意识”的若干问题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2021年第4期,第一
18.《政治机会结构理论视域下社会组织的发展与依法治国的实现》《湖湘论坛》2013年第6期,独著。
19.《周敦颐的“孔颜乐处”思想及其理论价值》《光明日报》2007年1月23日,第二作者(硕导第一作者)。
20.《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大基本理念》《广西日报》2019年2月14日,第一作者
其他一般论文20余篇(略)。
附二:教学论文
1.彭先兵、张佳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理论基础探略》,《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54-60页页,影响因子0.197,他引2次。
2.彭先兵:《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应协同加强课堂操守教育》,《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122-127页,影响因子0.246,他引3次。
3.彭先兵:《论互动教学的基础理论向简明理念转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118-123页,影响因子0.314。
4.彭先兵、何鹏举、石瑞丽:《互动教学中的细节考量——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个案》,《海峡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57-61页。
附三:著作和教材
1.专著:《“核心意识”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3年1月,独著。
2.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合规律性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独著。
3.参著:《互联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本人撰写第二、五章。
4.参编研究生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本人撰写第七章。
5.参编本科生教材:《形势与政策指导》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本人为编委、撰写第八讲。
附四:科研项目
1.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威观的中国共产党“核心意识”研究,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主持,2021年结题(获良好等级)。
2.“党的领导”的话语历史研究,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3ADS001),8万,主持,在研,2023.07-2026.12。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体验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实效性和常态化维度的双重考量(2012CY054),2012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主持,2014年结题。
4.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2019年广西教育厅思政课题,主持,2021年结题。
5.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百年经验研究,2021年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主持,在研。
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首要历史经验”的国情根据研究,2022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项目,主持,在研。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研究(子课题6),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排名第二(实质是主持),结题。
8.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文化整合研究,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排名第五,结题(有实际贡献,发表2篇C刊论文)。
9.意识形态话语权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研究(17YJC71002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排名第二,结项。
10.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2013JKDY011),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排名第三,结项。
11.课程思政视野下“同向同行”线上教学平台的研发(2021JGZ05),广西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主持,结题。
参与其他一般项目多项(略)
附五:奖励和荣耀
1.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政府奖),三等奖,独立,2011年。
2.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十大工作创新奖”,2014年。
3.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优秀奖,独立,2014年。
4.中山大学年度考核,优秀,2017年。
5.中山大学年度考核,优秀,2018年。
6.广西全区高校思政课教师讲“四史”优秀微课,三等奖,2021年。
7.广西师范大学年度考核,优秀,2022年。
联系方式: 邮箱:917778487@qq.com;联系电话:13712021546